原创 黄燕华 创业最前线 3天前
收录于话题#行业浪潮123个内容
一纸“双减”文件的下发,让K12家长们逐渐走向两大阵营。
出品|创业最前线
作者| 黄燕华
编辑|蛋总
不知不觉,堪称教培史上最严的“双减”新政已落地两个月之久。
据「创业最前线」了解,这一期间,有家长彻底放弃学科辅导的“幻想”,选择在家“自鸡”,也有家长选择继续上周中课后的学科辅导班,还有家长在监管边缘“反复试探”,坚持给孩子报名学科辅导班。
不过,政府相关部门对违规学科培训行为的打击可谓“毫不手软”。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监管重压之下,哪些家长还在坚持让孩子上学科辅导班?不能超纲,也不能超前教学,这些报班家长还能坚持多久?
1
两大阵营的K12家长
一纸“双减”文件的下发,让K12家长们逐渐走向两大阵营。
一方阵营是对学科培训说“NO”的K12家庭。
某校外培训机构高管郑浩向「创业最前线」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后,那些对孩子的学科教育不太重视的低收入家庭,都已经放弃了给孩子报学科辅导班,颇有一种“佛系躺平”的意味。
“这些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更多是欢欣鼓舞的。”郑浩说,毕竟孩子和家长都轻松了。
事实上,主动“逃离”学科培训的不止低收入家庭,也包括拥有其他不错出路的家庭。
有些家长计划让孩子出国留学深造或继承家族生意。“但凡能给孩子安排后路的,家长就不太会在学科辅导这个事上纠结很久。”资深K12教培从业者贺军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此外,部分家长从学科培训撤离后选择“自鸡”。
某一线城市小学生家长丁瑜告诉「创业最前线」,在辅导孩子之前,她会先把相关课本内容重学一遍。“除了高中,应对小学、初中基本没问题,甚至比自己上学那会儿效率要高。”
丁瑜分析,课外辅导体系与学校教学体系不同。前者一般都会比后者内容超前,后者偏重基础,前者则强调提升。于孩子而言,如果不能做到对课内知识100%掌握,一味地追求提升成绩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我没给孩子报学科辅导班,她目前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打基础,有时间就多阅读,要知道,孩子超前学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丁瑜说。
另一方阵营则是学科培训班的“坚实拥护者”。
资深教育投资人徐华向「创业最前线」表示,目前,很多家长让孩子继续上周中的学科辅导班,目的是将剩余课时消耗完。“毕竟,家长已支付了课程费用,剩下的课时要正常交付完。”他说。
而绝大多数鸡娃家长也会让孩子继续上学科辅导班。“不是一个‘双减’政策下来,鸡娃家长们就会选择躺平,他们依然很担心孩子未来的成长。”徐华称。
当然,那些对孩子寄予厚望,且曾经也报过大量学科辅导课程的高收入家庭,同样会给孩子继续报名学科培训。他们手持十分充足的培训费用,可以尝试很多“不合规”的方式来获取学科培训资源。“像这类家长的违规行为往往很难被禁掉。”郑浩表示。
除了高收入家庭外,那些中等收入家庭且自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出于对孩子寄予的厚望,也会让孩子继续参加学科辅导。他们一般会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网上录播课程,甚至教辅图书等满足孩子的学科辅导需求。
而那些经济状态不是很理想,但又希望帮孩子改变命运的低收入家庭,亦会让孩子继续上学科辅导班。“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真的可能‘砸锅卖铁’来做这件事。”郑浩说。
至于家长选择的学科培训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其中,较多人选择找学校老师上门给孩子提供学科辅导服务。教培从业者李莞向「创业最前线」透露,受升学压力影响,他所在的四线城市,很多小升初的家长在周末邀请熟悉或关系好的老师到家里给孩子进行学科辅导。
不仅如此,还有家长直接在自家小区内找老师给孩子进行学科辅导。某一线城市小学生家长刘迪向「创业最前线」表示,她居住的小区有个从教近二十年的英语老师,在业主群里称自己可以提供上门英语辅导服务,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联系他。“据我了解,‘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已有不少小区业主找到这位老师给孩子补课。”
某二线城市小学生家长罗峰则向「创业最前线」透露,有家长周中会把孩子托管给孩子的老师,每晚7点半后由家长将孩子接回家,一个月的收费在2000元左右。“一些学校老师会暗地里带几个学生,除了给他们辅导作业,还会管两顿饭。”他补充道。
此外,有家长通过会议软件Zoom让孩子获得学科辅导服务。刘迪表示,她找到自己熟悉的从机构离开的老师,双方重新商定课时费,并通过会议软件Zoom完成相应服务交付。“学科辅导不能停,要保持一定的频次,要不退步可能会很明显。”
2
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说众多K12家庭未因“双减”政策的落地而按下学科培训“暂停键”,但其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刘迪坦言,她找的在Zoom上课的老师不受机构或平台监管,一旦收费不履约,造成的风险则完全由自身承担。“想追回就很难,通常只能自认倒霉。”
此外,家长在孩子学科辅导上的花费要比“双减”政策出台前高出许多。比如,某教培巨头原来300-600元/课时的培训课,现在家长很可能需要花到800-1000元/课时才能找到合适的(私教)老师给孩子进行学科辅导。“对家长们来说,学科辅导成本无形中大幅增加。”郑浩说。
而老师之所以突然抬价,则源于其面临的多重风险。
首先,老师会面临来自孩子举报的风险。“家长同不同意学科辅导是一回事,孩子同不同意又是另一回事,家长请的老师,但孩子不认可,孩子就把老师给举报了。”郑浩说。
而且,老师被孩子举报的概率较高。郑浩称,除了特别爱学习的极少数人,大部分孩子并不愿意上学科辅导班。“从心态上来说,家长就是逆着孩子玩的天性。”
其次,老师也会面临来自家长举报的风险。老师给孩子学科辅导完,家长就把老师给举报了,为的是拿几千元奖励(同时还能把学费要回来,这是真实发生的案例)。“其实,从那些已发生的举报案例中可以看到,家长没有作恶的负担。”郑浩表示。
最后,老师还会面临来自邻居举报的风险。据郑浩介绍,一些小区业主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周末会集体拼凑一个“少则十几人,多则二十几人”的小班,让孩子接受学科培训。
这种违规学科辅导的做法,且不说被别人举报,仅楼上楼下的邻居很可能就会把老师给举报了。“毕竟,你每天弄一堆孩子乘电梯上下楼,邻居大概率也知道。”他说。
一旦遭举报,老师会面临被罚款的风险。“双减”政策发布之前,老师无论按600元/课时,还是800元/课时的标准向家长收取学科辅导费用,都属于合规性操作,但如今,老师一旦遭到举报,则很可能会被罚大几十万元。“对老师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挣回来。”郑浩坦言。
而对体制内老师来说,违规给孩子进行学科辅导,一旦遭到举报,很可能面临被开除公职的风险。
当然,不少家长也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让孩子继续接受学科辅导。客观来说,家教需求是由家长发起的,且很多家长的焦虑心态从家教中得到缓解,他们的孩子也从家教中尝到了快速提高分数的“甜头”。
“如果放弃请家教,孩子学习状态可能会受影响,外加目前师资相对紧缺,所以,面对那些还愿意给孩子提供服务的家教,他们自然也愿意给到比原来市场价格更高的待遇。”徐华分析称。
此外,徐华还提到,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家教并未取得教师资格证。而按政策要求,大学生从事家教工作需要持有教师资格证。“这无疑也阻碍了很多大学生成为家教,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家长的培训支出。”他说。
3
“可怕”的中考五五分流
既然风险挑战颇多,那家长为何仍顶风违规让孩子参加学科培训?
“像河北、山东两地都已连续两年在落实中考五五分流的举措,我们这边的普高录取率也基本接近50%。”李莞从当地老师那得知,今年他所在城市仅有55%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考入重点和普通高中学校,剩下的初中毕业生只能选择上中职院校或外出打工。
此外,不同于一二线城市,越下沉城市的中考升学压力往往越大。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地方孩子来说,其高考失利还能选择复读,但中考有且仅有一次机会。
“这种情况下,如果别人家孩子报学科辅导班,而你不给孩子报,那么你家孩子有可能就上不了高中,谁都不愿意自己孩子上中职院校。”刘迪称。
丁瑜也表示,北京逐渐开始实行中考五五分流。这意味着,每年仅一半的考生能正常进入普通或重点高中,另一半学生要去中职院校。“我也是这几年才知道北京控制高中升学率,起初不相信,后来慢慢就信了。”她说。
至于出现“中考五五分流”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相比学术型人才,国家更迫切需要“能拿锹能研究”的实用型人才。“说实话,一些博士搞学术理论知识还行,一旦实践可能就漏洞百出。”郑浩直言。
徐华也提到,市场已经不乏高学历人才,可问题是,供他们选的待遇更好的就业岗位则相对稀缺。“要知道,一些高学历人才跑去送外卖,这真的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固然需要高学历人才,但更需要高学历天才。“毕竟,科技和创新靠的是人才中的天才。”徐华说。
除了中考五五分流,“唯学历论”也是一众家长顶风违规送孩子上学科辅导班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唯名校论”“唯学历论”大行其道,人为设置门槛障碍,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作为限制性条件,致使很多非全日制学历毕业生没有资格参加招聘,形成人为“歧视”。
“我最近都在招人,深有感触的是,分化越来越厉害了,没有学历,以后想进好单位(包括民企)真的很难。”罗峰表示。
即便小企业也是如此。“说实话,就连我们这种小公司,都不爱招普通本科的学生,高考已经将人筛选得很细了。”罗峰称,名校或高学历出身的人是人才的概率更高。
“我宁愿多给一个名校毕业生3000元的基本工资,也不愿意招个普通大学生,二者培养成本相差不是一般的大。”罗峰说。
在他看来,学历更多时候是一个筛选器。“以后,学历歧视大概率会越来越严重。”
4
学科辅导还能上多久?
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落地,家长还能持续多久给孩子报学科辅导班?
先看合规的周中学科辅导。据刘迪介绍,一些机构已经按政策要求主动降低了学科辅导内容的难度。“比如,把原本课堂会讲解的超纲题型给删除了。”
而对于那些追求难度的家长来说,他们普遍会考虑是否让孩子继续跟班上。“毕竟,让孩子去上难度降低的学科辅导班,还不如待着家里自己学。”刘迪说。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学生周中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学科培训。丁瑜以北京为例称,按规定,北京小学生周中放学时间已由原来的每天下午三点半延迟至五点半。即便家长走书面申请流程,也只能下午四点半将孩子从学校接走。
“孩子在学校已经待了近10个小时,如果报名周中学科辅导班,孩子中间抽半小时吃饭,然后一直上课到8点半结束,孩子不是铁人,也会累,如此下去,身体迟早要搞垮。”丁瑜说。
再看违规中的学科辅导。据徐华介绍,教育相关部门已经跟ClassIn等第三方平台打过招呼,并要求后者对入驻的老师及其授课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违规‘学科培训’现象的发生。”
不过,郑浩认为,有些违规的学科辅导行为难以被界定。比如,点对点的学科辅导,如果两人只是通过单纯聊天的形式在补课,相关监管部门显然很难界定其是违规行为。
此外,郑浩也提到,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学生家长的诉求。因为教培机构的老师普遍以学生成绩提升及家长满意度为准绳,会站在下位者的角度来服务学生。而学校老师只要符合教学要求即可,更多会站在上位者的视角来服务学生。
“所以,寄希望于学校把教学质量服务给提升,最终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诉求,这种希望几乎可以放弃了。”郑浩说。
而家长是否放弃学科培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高考招生制度及评价体系是否有所改变。
因为只要一些重点学校的招录政策不改,中高考的“指挥棒”不变,用户需求会一直存在。“在用户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单纯把供给侧给消灭,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郑浩表示。
在中高考招生制度及评价体系等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职被企业、社会真正认可,那么家长让孩子违规参加学科辅导的行为才有可能减少。
目前,家长普遍的刻板印象是:孩子上了中职院校,基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毕业出来找工作,通常都会因企业“学历歧视”被拒之门外,而且也不被社会所认可。
“事实上,‘唯分数论’‘唯学历论’问题,真的不是说一两天或一两年就能被解决的。”贺军坦言。
当然,仅被企业、社会所认可还不够,中职毕业生同样需要一份不错的薪酬待遇。
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白领过剩,蓝领稀缺。虽说,国家层面十分重视技能型人才,但不得不说,家长普遍没有看到蓝领能赚大钱。“所以,大部分家长还是会让孩子冲着过剩的白领去的。”贺军说。
5
结语
诚然,“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打击了K12教培行业乱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在教育领域的过度干涉。
但如果一些名校的招录政策不改,中高考招生制度及评价体系也不变,单纯靠重拳整治教培机构这一供给端,最终破除家长焦虑、实现教育公平化的想法或许并不现实。
毕竟,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升学及就业的后顾之忧并未因“双减”文件的下发得到最终解决,这意味着他们让孩子参加学科辅导的行为仍会持续存在。